他们从故宫里考据出384种传统色:中国审美太惊艳

2020-10-01 18:34:00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妃红、苍青、酡颜、月白、十样锦、远山如黛、青梅煮酒、桥下春波……

  如果你也被这些美丽的名字打动,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一个神秘美好的世界,叫作: 

  

中国传统色。
 

  所谓中国传统色,是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式,更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颜色背后,蕴藏着流传了千年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
然而传统色散漫难寻,仅可在史籍、诗词、佛典、医书中窥得片语,其色谱更无系统传承。

  长此以往,传统色之美将逐渐遗失在故纸碑刻之中。 

  

痴迷于色彩的文化学者郭浩和故宫文创设计师李健明,拉上中国审美的集大成者——故宫,一起做了件大事儿。

  

他们翻阅了近400部与色彩相关的文献典籍,耗时近两年,考据出整整384种中国传统色。
写成《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一书。
 

  

在书中,作者们对每种颜色的名称来历、包含的意蕴做了细致解读。
又根据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从几十万件故宫文物中选取应时应节的96件,用精致的手绘图,带你领略藏在文物中的传统色、色彩中的中国味儿。

  最终完成这本以时间为轴、以文物为依托,展现中国传统色色彩体系的著作。 

  

此书一出,填补了中国传统色彩领域的部分研究空白。对国人乃至后人来说,也是一次恢宏的“审美教育”。
凭什么这么说?
要知道,在两位作者为中国传统色正名之前,传统色“姓甚名谁”这事儿是有些混乱的。染色工艺啊、服装礼制啊、文学意象啊,什么名字都有,更别说精确色值了。

  正因如此,前两年大火的《延禧攻略》才会引发莫兰迪色还是传统色的争论。 

  两位作者所做的,就是把语焉不详的中国传统色讲清楚,把它们的故事整理明白,推广给大众。 

  郭浩对古籍资料进行发掘整理,在文字上为传统色建立了谱系;李健明则要根据整理出的文献资料,从浩如烟海的故宫文物中找到对应色彩,在视觉上为传统色建立了谱系。 

  

两人相辅相成,把每种颜色的色名与色值两相对应,互为考证。
 

  

比如图片上这种绿,名叫“碧山”,其CMYK和RGB色值在书中都有标注。

  这样一来,中国传统色便得以“自证身份”,逐渐成为国人约定俗成的共识,慢慢普及开来。 

  

他们还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设计了“二十四节气色”色卡,随书赠送,方便你随身携带。

  无论是设计师、绘图师、服装搭配师、摄影师等视觉工作者,还是对色彩表达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轻松获得同款颜色,学习配色、收获灵感、尽情发挥。 

  

这也是推出这套书的初衷之一。
我们不希望大众对中国传统色的认识,只是在网上打开一篇相关文章,感叹两句“好美”就结束了。

  传统色彩的美,要走进生活中,让每个中国人都够得到、摸得着。 

  

同步推出《中国传统色:2021·色谱日历》。

  365天,每天重拾一种中国传统色;72物候,搭配72件手绘故宫文物,让你在四时流转中收获美的启迪。 

  

总有一种论调,说中国人审美不行,但其实在审美这块,我们曾影响过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就像本书作者之一郭浩说的: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对过去的学习太少了。研究色彩的意义是审美,审美是一个国家集体意识最好的沉淀。审美不仅是好看,更代表着秩序和文明。”

编辑:李觐如

相关新闻

要闻

更多

评论

更多

独家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更多

活动

更多

漫说

更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