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内北京市急救号码将统一为“120”

2019-11-27 08:20:00来源:北京青年报

  (记者 李泽伟)昨天,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继续进行,北京市副市长卢彦作了关于“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本市计划用3年时间,将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统一为“120”,实行全市统一指挥调度,逐步实现一个急救号码面向社会提供服务,逐步将999号码回归红十字会“救灾、救助、救护”职能,999将逐步加强承接非急救转运服务和航空医疗救援任务。

  同时,探索完善薪酬等激励政策解决人员短缺问题,完善急救网点布局,全市规划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设1个急救工作站。

  卢彦介绍,议案中反映的问题包括,本市院前医疗急救长期存在2个急救呼叫号码、2套指挥调度系统,尚未实现统一指挥调度,统一监督管理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本市推进统一指挥调度和资源统筹,实现了120、999急救调度“首接负责制”,建立了“谁先受理谁全程负责到底”的工作机制,目前120、999之间每日互转呼叫近200次,避免群众重复拨打急救电话。下一步,计划用3年时间,将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统一为“120”,实行全市统一指挥调度,逐步实现一个急救号码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将999符合条件的车辆和人员纳入120急救服务体系,在999救护车上加装车载信息终端,车身喷涂北京急救统一标识,实行统一指挥调度,今年11月启动该项工作。对999提供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由政府购买。逐步将999号码回归红十字会“救灾、救助、救护”职能,999将逐步加强承接非急救转运服务和航空医疗救援任务。2021年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主要由120承担,999可作为重大突发事件和重要活动保障的补充力量。

  二是完善120指挥调度系统。增加按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级分类调度的功能,预留与二、三级医院的信息接口和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接口。加强与110、122、119三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共用。研发手机客户端急救呼叫功能,联通到指挥调度系统,方便群众多种方式呼叫和使用急救服务。

  人大建议

  坚持院前医疗急救

  基本公共服务定位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认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得到明显改善,议案办理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同时,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与市民的需求还有差距。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建议,坚持院前医疗急救的基本公共服务定位,尽快实现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统一指挥调度,加强院前院内医疗急救的有效衔接,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急救与非急救分类服务监管体系,全面加强急救人才队伍建设。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重点

  人员培养

  完善薪酬等激励保障政策

  卢彦介绍,市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经过研究,形成了《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席位制改革方案》《院前医疗急救成本核算报告》《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等,完善后推动落实。

  具体措施包括五方面:一是多途径补充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对护士、驾驶员、担架员等通过劳务派遣、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补充。二是拓展专业人员职业发展路径。设立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席位序列,与薪酬挂钩。三是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薪酬分配向急救一线人员倾斜。四是完善其他激励保障政策。加大院前急救人才引进力度,在人才引进和职业培训教育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五是加强市急救中心内部管理,引导管理人员参加一线急救服务。

  急救衔接

  实现指挥调度中心、救护车及医院信息共享

  本市将群众电话呼叫需求分为急救和非急救两类,按需求分类调派不同急救资源提供服务。先在市属医院实现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急救患者分四类情况安排就诊次序,取得经验后已向全市二、三级医院延伸推广,优先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高救治效率,缓解占压救护车问题。

  今后还将落实院前院内急救信息衔接项目,实现指挥调度中心、救护车及医院信息共享,使医院第一时间了解患者信息,及时做好接诊准备。

  交管部门还将牵头开展为期三年的社会车辆不避让急救车专项整治行动。

  本组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高鹤溪

相关新闻

要闻

更多

评论

更多

独家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更多

活动

更多

漫说

更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