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出色发挥“经济压舱石 社会稳定器”作用

2020-12-28 19:15:00来源:央广网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2020-12-28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今年,我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不误农时抓生产,克服疫情和汛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抗灾夺丰收,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今年相对严峻的形势下,克服困难取得丰收十分不易。中国之声中国经济年终特别报道《非凡2020》,28日推出《经济压舱石 社会稳定器》。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胜镇正白四村,早上天还没亮,收粮企业的脱粒机已经开始工作。今年,村民项洪春家种的玉米大丰收,又赶上了好行情。

  项洪春:现在看产量这一块,5垧多地打出60多吨差不多,这么一算价位还高,比去年强多了。

  丰收的欢歌不仅唱响在肥沃的黑土地,黄淮海地区今年也是一片繁忙景象。

  水稻收割时节,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岳张集镇种粮大户徐怀彪驾驶收割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饱满的稻穗从收割机中倾泻而下,铺出一片金黄的地毯。

  徐怀彪:雨情不好我们实时地抓紧时间进行田间管理施药,所以我们今年产量大丰收。与去年相比,亩产大概增收1-200斤。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感叹,今年对农业来说并非一个好年景,获得丰收实属不易。

  刘莉华:我们先后经历了多个关口。春耕备耕的时候过了“新冠疫情关”,南方水稻双抢时过了“洪涝关”,在东北秋收之前又过了“台风关”,还过了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关”,多发频发的灾害对粮食生产确实面临着多重挑战。今年获得丰收实属不易,这是多方力量共同发力的结果。

  在全球面临粮食安全危机的背景下,无论是疫情高峰期还是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老百姓碗里没有缺粮少肉。供给稳则人心稳。这离不开党中央对“三农”一贯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各地的坚决高效落实,更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耕耘。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三丘田算术平均数亩产是911.7公斤。

  初秋,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宣布,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的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听到这一结果,科研团队的领衔人物袁隆平笑得合不拢嘴。

  袁隆平:达到880公斤我就很满意了,现在超过了900公斤,我非常满意了。我们下面要进一步把品种、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开来,为国家的粮食增产作出新的贡献。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科技中的基础性核心产业,关乎中国人的饭碗能否端在自己手中。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成为明年中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保持水稻、小麦等优势品种的竞争力,缩小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快少数依赖型的品种选育和国产化的替代,力争到2025年以企业为主体,基础工业研究为支撑,产学研用融合的国家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

  今年,各行各业困难重重,而第一产业表现平稳,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突出亮点,出色地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更好地通过政策、科技、改革来促进农业稳定的发展。相信我国农业明年还是能够克服种种困难继续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记者 朱敏)

编辑:魏倩

相关新闻

要闻

更多

评论

更多

独家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更多

活动

更多

漫说

更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