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防疫最前沿——来自“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致敬

2020-05-02 08:59:00来源:新华网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今年这一天显得更加特别。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里,广大医护人员驰援一线,基层民警冲锋在前,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昼夜值守……无数劳动者用奋斗铸起防控的铜墙铁壁,用平凡铸就伟大,共同谱写了一首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劳动者之歌。

  以生命赴使命 点亮希望之灯

  在黑龙江绥芬河市海融安居里小区,来自重庆的志愿者消杀队员使用全自动脉冲动力水雾机进行消杀(4月26日摄)。 新华社发(张涛摄)

  1日上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重症监护室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查看新冠肺炎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并根据各项数据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近段时间,随着境外疫情输入,中俄边境小城绥芬河成为战“疫”最前线。4月11日,刚从武汉一线结束战斗,回到成都短暂休整,康焰就临危受命,一路北上。

  “与疫情抗争,绝不放弃。”除了对症治疗,康焰每天查房时都细心观察,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也是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他们看不到你的笑,但能感受你的情绪;他们可能听不懂专业术语,唠几句家常就会安心……”

医护人员与治愈患者在黑龙江绥芬河市人民医院惜别(4月21日摄)。 新华社发(张涛摄)

  和康焰一样,不少从湖北归来的白衣战士,甲未卸再出征。随着防疫物资调配,核酸检测实验室建立,经绥芬河口岸入境的380多名确诊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在边境线上筑起一道生命守护线。

  疫情防控的全国棋局上,湖北和武汉是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4月24日,历经3个多月的艰苦搏斗,危重症和重症病例实现清零,但与病魔的博弈仍在继续。

  清零,意味着重症患者两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但对于高龄、基础性疾病并发症等重症患者来说,愈后康复之路仍然漫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树生(左二)(4月21日摄)。 新华社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重症病房里,数十名医护人员每天4班倒,每组4至5名医生,单次进舱6小时,全天候无缝衔接。

  “再努力一点,再用心一点,我们就可能创造奇迹。”同济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树生说,对他们而言,病区“清零”才意味着真正的休息。

  越艰难越向前 守护共同家园

5月1日,湖北荆州中山路派出所民警束祖超(右二)在执勤。 新华社发(赵远鹏摄)

  上午9时,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地下商业街刚开市,中山路派出所民警束祖超匆匆赶了过来。“李老板,这几天人会越来越多,您这生意好,要注意做好防护。”在一家商户门前,束祖超提醒说。

  针对小长假可能出现的人流高峰,束祖超每天都会在“地下商城治安联防群”里,向商户们宣传疫情防控最新政策,指导店铺生成健康码。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越是节假日,我们越要盯紧一些,让大家开开心心过节。”束祖超说。

  “百姓过节,民警过关。”无论大小节假日,广大民警始终坚守岗位,甚至比平时更加忙碌。

5月1日,在黑龙江绥芬河市入城口卡点,志愿者为入城司机登记信息。 新华社发(张涛摄)

  当前,绥芬河口岸旅检通道已关闭,但货检正常进行,过货繁忙。

  头套、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按照二级防护标准,穿戴好防护装备,“90后”的金敏伊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为绥芬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的一名女民警,金敏伊兰在绥芬河公路口岸货检入境通道,负责对入境货车司机查验。

  “戴着护目镜检查护照,非常不方便。”金敏伊兰说,近视眼镜、护目镜、防护面屏,多层防护在密闭空间中产生的雾气,让眼前一片朦胧,只能瞪大眼睛一遍遍地看。一天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中间基本不喝水、不进食,她常常热得大汗淋漓。

  愈是艰难,愈是向前。

  “不能到武汉,在绥芬河就是抗疫最前沿。”金敏伊兰说,父亲是边防军人,母亲是老师,她的名字“伊兰”取自达斡尔族的传奇女英雄“傲蕾·一兰”。这次“参战”让她心愿达成。

  一刻不松懈 迎接更大胜利

  5月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东风地区石佛营东里社区门口,呼桂英(右)为进入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东风地区石佛营东里社区门口,60多岁的呼桂英戴着红袖章,手拿测温仪,认真地检查每位进入小区居民的证件。“虽然4月30日起北京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但继续实施社区封闭式管理,抓好全天候值守工作仍不能放松。”

  抗击疫情,热心的“朝阳群众”也从未缺席。在石佛营东里社区,活跃着一群楼长,带领大家守护整栋楼居民的安康。

  呼桂英是113号楼的楼长,是个快人快语的“热心肠”。疫情发生后,由于缺少物业公司管理,个别居民不守规则,楼内卫生出现问题。对这些不配合防控工作的“顽固派”,呼桂英“直拳”出击,毫不客气。

在黑龙江绥芬河市入城口,志愿者在雪中进行登记(4月22日摄)。 新华社发(张涛摄)

  站岗值守、政策宣传、防疫消杀……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在黑龙江绥芬河市入城口,一名志愿者在雪中值守(4月22日摄)。 新华社发(张涛摄)

在黑龙江绥芬河市一处居民楼卡点,志愿者在雨中坚守(4月20日摄)。 新华社发(张涛摄)

  2月以来,无论风雪严寒,每天18时,总会有一个行走不便者的身影,驻扎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道正大社区,守护夜幕下的社区。他就是社区残联专职委员李淑荣。

5月1日,在黑龙江绥芬河市一居民区卡点,志愿者为出入居民测体温。 新华社发(张涛摄)

  “社区女同志多,大家都太辛苦了,晚上值勤的工作就交给我。”2月4日起,天一黑,李淑荣就来卡点报到,认真排查每个人、每辆车,确保小区居民有踏踏实实的“安全”。

5月1日,在黑龙江绥芬河市颐民家园小区,志愿者在楼道消毒。 新华社发(张涛摄)

  由于双腿患有残疾,每次值勤后,李淑荣都背对着人轻敲自己的腿。除了夜间在卡点值守,白天本应休息的他还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宣传防疫知识。

  爱心涌动,共克时艰。正是像李淑荣一样的“战士”们,筑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坚定了战“疫”必胜的信心。

5月1日,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供电公司员工郑峰(右)看望14岁的陈朋。 新华社发 (曾胜摄)

  “叔叔,咱们又见面了。”5月1日,在湖北咸宁通山县双泉社区,通山县供电公司员工郑峰和14岁的陈朋时隔44天后,两人再度相见。

  2月7日,通山县供电公司组织108名志愿者下沉社区,参与包保路段四个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郑峰是其中一员。

黑龙江绥芬河志愿者宋琼冒雪给医护人员暂住的宾馆送餐(4月22日摄)。新华社发(张涛摄)

  值守期间,陈朋的父亲因体温达到37.5摄氏度,被送往通山县隔离观察,家里只剩下陈朋一人。郑峰得知后,每天给他送饭,和他聊天。一来一往,两人成了“忘年交”,一起度过了困难时期。

  匆匆一见,郑峰又和其他志愿者一道,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

  从雷锋精神到志愿精神,爱的薪火从未停止。广大志愿者,正是这场人民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这个特殊的假期,千千万万名劳动者仍在“疫”线坚守,夜以继日、步履不停,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终将共同迎来更大的胜利。

 

编辑:李瑞

相关新闻

要闻

更多

评论

更多

独家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更多

活动

更多

漫说

更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