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朱子文化 朱子学国际论坛将于11月在厦举办

2021-03-23 13:52:00来源:你好台湾网
    你好台湾网厦门323日消息 (记者 吕贝娜) 厦门大学即将于4月迎来100周年校庆。日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国学研究院副院长朱人求教授在受访时表示,今年厦门大学将结合线上线下,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百年校庆,百场论坛。厦大人文学院将举办12个大论坛,包括主题为‘铸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精神’的分论坛,这是‘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国际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厦大的优势传统学科和优势学科,朱子学已经纳入厦大的‘双一流’学科建设,下半年11月底还将举办朱子学国际论坛并打造国际化的交流项目。”
朱人求教授 (朱教授提供)

  据了解,“朱子学会”2011年于厦门大学成立,如今已是全球朱子学者交流与研究的重要平台。作为国家重大招标项目“东亚朱子学的承传与创新研究”首席专家,朱人求教授表示,朱子文化是以朱子学为核心的前近代中国文化,即宋末以来至元明清以朱子学为核心的近800年中国文化,它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的集中体现,至今仍深深地扎根于大陆、港澳台、东亚、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华人的生活方式之中。朱子文化是沟通海峡两岸的文化桥梁和纽带,弘扬传承十分重要。

  “以朱子文化作为交流内容是很好的切入点,值得深入挖掘。此前在涉台交流方面有闽台儒学、书院交流,包括一些公益活动等,既有学术交流也有文化普及推广,海峡论坛也包含许多朱子文化交流的元素”,朱教授表示,朱子学在元明清都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两岸共同信奉,都有共同的文化根基。“台湾自明代得到开发,当时信奉的就是朱子学。陈永华等从福建到台湾后兴师重教、兴办书院,使朱子学成为当时官方统治哲学。同时,朱子学对台湾社会文化和教育都产生重大影响,如台湾的书院里很多供奉朱子,朱子在金门也建书院,朱子家礼成为百姓普遍遵循的生活方式,冠婚丧祭四礼都以此为据,化民成俗。嘉义还有全台唯一主奉朱文公的朱子公庙,十分少见。而福建同安也有这样的信仰……”,朱人求表示,朱子的思想影响到整个东亚世界,并演化为东亚世界的官方哲学和最高意识形态,成为近800年来中国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形成了世界性的朱子文化品牌。弘扬朱子文化,既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也与“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紧密相关,对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很好的补充。

  目前,厦门大学朱子学会已成为当代国际朱子学研究中心之一,不仅从学术层面持续广泛开展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合作,致力于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朱子文化走出去;也从文化普及层面注重培养后继人才——每年组织约120名来自全球的研究朱子学的专家、硕博士生重走“朱子之路”,参加研习,让朱子文化薪火相传,永世不息;并且,通过“两会”(即朱子学会和中华朱子学会)、“四地”(即上饶婺源县、厦门同安区、三明尤溪县、南平建阳区)共同组织推广,从而服务福建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据朱教授介绍,朱子学会和中华朱子学会为“四地”推广朱子文化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让朱子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课堂,在百姓生活中普及与宣讲,同时提炼各地方朱子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如尤溪主要侧重朱子公祭和朱子礼乐晚会,南平主要推广朱子家训和进校园的普及读本,婺源则推广敬师礼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朱子学等。

  朱教授说,朱子学会也借助“朱子网”弘扬朱子文化,打造“永不落幕的朱子之路”。网络上提供了专家视频、长年更新的知识竞赛题等,内容丰富。受疫情影响,近来与台湾的交流以线上为主。“去年‘朱子之路’也是线上线下同步走,与台湾同时开启,开营与闭幕和岛内同时直播互动,邀请台湾领队发表致辞,学生一起参与学习,全程录像。受疫情影响,现在线下课也可以同步开启网络授课,岛内的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课程学习。”

  据了解,近年来,由朱人求教授主编的《朱子学年鉴》(至今已连续出版10册)、《朱子学文库》(15册)、《韩国朱子学文献丛刊》(250-300册),《栗谷全书》、《苏颂全集》等书刊陆续出版,《朱子后学文献丛刊》拟出版100种,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朱子学研究领域,为学术研究、教学和文化传承提供了详实数据资料。

  【人物简介】

  朱人求,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重大招标项目“东亚朱子学的承传与创新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华朱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朱子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宋明理学尤其是朱子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儒家文化哲学研究》《大学衍义》《东亚朱子学的新视野》《百年东亚朱子学》《朱熹大辞典》等,主编《朱子学文库》《朱子后学文献丛刊》《韩国朱子学文献丛刊》(第一辑100册)等,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编辑:张依依

相关新闻

要闻

更多

评论

更多

独家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更多

活动

更多

漫说

更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