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课纲问题多 学者呼吁检讨改进

2019-11-14 10:51:00来源:你好台湾网

  你好台湾网台北11月14日消息(记者 叶进华 郭婕妤 郑力仁)13日下午,中国国民党智库“国政基金会”举办座谈会,邀请台湾教育界人士讨论台湾新版教育课纲对学生的影响。

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

  “今年实行的新版高中语文课纲,大幅缩减文言文篇幅,过去联考阶段,高中3年所读文言文高达60篇,但时隔20年,新课纲高中文言文只剩15篇,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甚至只剩下2学分”。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在会上指出,过去高中语文教学强调文化、文学和语文三方面内容,学生读古文要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让他们感同身受,进而转化成将来面对挫折时应有的坚忍毅力。新课纲则强调所谓兼顾多元文化,导致学生只学文章本身,而不了解文章背后的内容,不利于综合素质培养。段心仪还认为,一些居住在城市里的学生可以在课外参加古文补习班,但许多偏乡学生没有条件进行补习,这也将引发社会对教育公平正义的讨论。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师资培育中心教授王等元从法律角度出发,称课纲争议由于教育法规条文相当抽象,在具体情境个案适用时机仅能由学校教师专业判断,所以实际的教学情况应让各学校教师社群、家长会产生共识。王等元质疑,现行课纲从倡议到今年发布已有十年历程,在当初拟定课纲草案时,有没有规定其他教育团体不能提出自己的课纲?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原教授潘朝阳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原教授潘朝阳表示,新课纲总体上强调多元文化,但素养教育包山包海,并不能符合真正的教育本质,而且推行课纲充满政治目的,在历史、地理等学科出现“去中国化”等问题,导致学生所学有关中国历史的知识是零碎的,无法理解深层精神所在,将成为“失根”的一代,应该整体上加以检讨,回归专业。

台湾“家长团体联盟”理事长彭淑燕

  台湾“家长团体联盟”理事长彭淑燕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发言。她谈到,目前多数家长不了解何谓新课纲的“素养”,以及考试升学如何与能力指标相关,要怎么评量?“素养”要如何在其中呈现?而各高等院校在招生时,对此的要求也非常不明确,学生、家长只能继续抓瞎,要怎么实现课纲“适性扬才”的目标?目前台湾的大学还有少子化问题、招生不足,对中学阶段教育也非常陌生,上下沟通不良。彭淑燕强调,大考中心有责任义务解释、引导跨领域的素养评量。

  岛内“台湾教育产业总工会”副理事长薛慧盈批评,新课纲要求高中开设弹性选修,课程直接对应学生的学习历程档案,但台湾各地的城乡差距不小,例如彰化只能找到明道大学的教授开课,台北的建中、北一女却能请到台大电机系、医学系开设弹性课程,差距一下就突显出来。其次,弹性课程名称规定不得与升大学的“学测”、“统测”挂勾,只能开电影文学、饮食文学班的课,学生往住只在意下次上课可否吃到什么美食或制做什么样的面包。在学生选择弹性课程方面,虽然台教育部门规划有“课程咨询师”(课咨师)帮助同学选课,但由于教育人事经费不足,所以多是学校老师兼任,也不见得了解学生实际需要或兴趣。

编辑:李瑞

相关新闻

要闻

更多

评论

更多

独家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更多

活动

更多

漫说

更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