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必认清“中华民国台湾”的“台独”底色

2020-04-24 19:07:00来源:海研智库

  

    近期,民进党当局领导人借岛内有民意代表宣称“台湾不是一个国家”引发争议风波,再次贩卖“中华民国台湾”论调,看似风轻云淡、减少纷争,实则借机诱导,扭曲事实,聚合岛内社会与大陆对抗能量,妄图实现一党一己私利。岛内各界人士务必要认清“中华民国台湾”论的“台独”本质及危害,正本清源,抵制“台独”势力的操弄祸害。

  “中华民国台湾”论实乃“两国论”与“台独”变种

  早在2018年,民进党当局领导人就抛出所谓“中华民国台湾”论调,其后成为高频词。如“我们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称自己是中华民国台湾”,“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中国必须正视中华民国台湾存在的事实”等。

  很明显,“中华民国台湾”底色是“两国论”和“台独”,基础是异化的“中华民国”和塑造的“台湾主权”意涵,本身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拼凑概念。以传统蓝营立场看,“中华民国”是“主权”概念,台湾是“地理”或“地方”概念,两者在一起可称为“中华民国台湾地区”或“中华民国台湾省”,但不能简单罗列。

  民进党当局领导人之所以造出“中华民国台湾”,是自以为一般民众难以区分两者差别,模糊蓝绿的“国家认同”差异,凝聚岛内对台湾定位的“最大公约数”,以期合力维护台湾“主权”、对抗大陆,巩固政权、推动“台独”。其如意算盘是,通过“中华民国台湾”,糅合“台独”、“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维持现状”等主张,企图消弭“中华民国派”和“台湾派”间的纷争与分裂,最大程度上聚合与大陆抗衡的政治能量。

  “中华民国台湾”论是推动“渐进台独”的一种方式

  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基本定位是“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两岸是“国与国”关系,并不喜用“中华民国”称谓。但民进党为追求执政、减缓民众对“台独”的疑虑,1999年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暂时接受了“中华民国”称谓,企图改头换面实现“台独”“借壳上市”。陈水扁执政时图谋通过“修宪”“制宪”“公投”等实现“法理台独”,造成两岸关系紧张动荡,受到两岸同胞共同抵制,最终彻底失败、狼狈下台。但陈水扁执政时宣称“中华民国是台湾”,在对外交往中形成“中华民国(台湾)”称谓,给后来民进党推动“台独”以“启示”。

  民进党当局领导人曾声称“中华民国是流亡政府”,在2012年“大选”过程中,为争取选票又喊出“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就是台湾”。2016年执政后不断玩弄文字游戏,除经常自称“台湾”“这个国家”外,拼凑出“中华民国台湾”,迷惑台湾社会,实质上是暗度陈仓,进一步异化“中华民国”,提升“台湾”的“主权”意涵。“中华民国台湾”论没有脱离民进党传统论述,它是在吸取陈水扁执政“激进台独”教训基础上,推动“渐进台独”的一种变通方式。

  未来民进党一旦认为时机成熟,仍将着力塑造“台湾”的“主权国家”概念。“中华民国台湾”论可能只是作为推动“台独”的阶段性工具,正如当年民进党执政推动“台湾正名运动”“正名制宪”“宪改”那样,到时候再去除“中华民国”这个累赘。

  “中华民国台湾”论极具欺骗性危害性值得各界高度警惕

  民进党当局期待在其操弄下,“中华民国台湾”论进一步被台湾社会所接受,从而强化对“台湾主权地位”的共识,挤压主张一中和统一的空间,民进党和绿营可以更加肆无忌惮推动各种形式的“台独”。正是基于对“中华民国台湾”论迷惑性的“自信”和裹挟民意的“鼓舞”,民进党当局在岛内加大力度推动“文化台独”“去中国化”,打压统派力量,加强社会控制,制造“绿色恐怖”“一言堂”氛围。在国际上想方设法彰显“中华民国台湾”的存在,谋求“外交”突破,制造“台独”事端。甚至在“修法”“宪改”等触碰“法理台独”红线的敏感议题上,也跃跃欲试。“中华民国台湾”论潜藏着对两岸关系构成重大冲击的隐患,台湾社会目前还没有充分警觉省察,广大台湾同胞应当看清利害。

  指望借“中华民国台湾”偷天换日,其用心险恶,岂容恣意妄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历史深刻昭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无论“台独”势力变换什么手段、采取什么伎俩,都不可能逃脱彻底失败的结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各界人士,尤其岛内民众务必要认清“中华民国台湾”论的本质及危害,抵制绿营势力的歪曲诱导,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正能量。

  (作者 徐家勇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编辑:张依依

相关新闻

要闻

更多

评论

更多

独家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更多

活动

更多

漫说

更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版权所有